音樂就是科技!五種未來樂器!

未命名-1   

圖文/游士昕Ted Yu 

  音樂科技!在國外這個名詞其實已經耳熟能詳的名詞,在台灣,即便是現在提及時還是常聽到:蛤,那是什麼?

  若你對於音樂科技的名詞還有些陌生,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音樂科技,歡迎複習 Balanced Audio Lab 平衡音訊實驗室 的舊文章: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最近兩三年內最新幾款有趣音樂與科技結合的玩意兒。也許當中有些的它們已經推出一陣子了,但我覺得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可能對於它們還不是那樣瞭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unnamed  

 


Owow - A new breed of musical instruments 

一個演奏樂器的全新概念! 

owow-musical-instruments-designboom-08-818x545  

圖/你看的出除了 iMac 前的 Keyboard 之外,有樂器存在嗎? 

 

  在開始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產品的官方影片介紹,比較不會光看我的文字如此乏味!XDD

 

 

  是不是真的顛覆了你想像中樂器演奏的樣子呢?透過於影片可以得知此款樂器運用了幾樣較特殊較明顯的技術:Wob 感應驅動、Wiggle 扭轉驅動、Scan 掃描驅動。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樣的未來樂器,到底原理是什麼與它是怎麼作用,而它又該怎麼演奏呢?

  

 

  順便一提,畫面當中官方所使用的軟體是 Ableton Live 這套 DAW 軟體。

  Ableton Live 的使用者雖然遠少與 Pro Tools 或 Cubase, Logic 等的這些主流 DAW,但是因為它的即時運算能力實在是太強大太直覺了,即便它推出的年代至今不算太久遠,在近年來還是越來越受 DJ 或者是一些需要現場演出的音樂朋友喜愛!(其實下次如果注意一下,真的幾乎做 Live 演出的人都是使用這套軟體來處理與表演。)

Session-Automation-Recording-Curves

圖/DAW - Ableton Live

  

1. Wob 感應驅動

  Owow 團隊:"Imagine if the waving motion you make with your arms could be translated into a sound wave. "

  士昕不負責任翻譯: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一個揮舞你手臂的動作,可以將它轉換為聲波。

5572d3525d5c8378914509

 

  Owow 團隊在對於創作 Wob 感知驅動的理念其實很簡單,在影片當中可以聽見作者他說:「如果我想要揮動聲音,為什麼我不可以就直接揮動作?」於是在這樣的創作概念之下,對於音樂一種「加入動作」的感觀元素的想法就被延伸出來了!

  首先,不管是 DAW 還是任何音色聲音引擎架構,一切都是建築架構在程式撰寫上的。當我們想要聲音訊號的產生或製成,進而處理任何聲訊處理時,在製作端就需要透過音訊編碼程式來撰寫程式碼。當我們在進行 Coding 音訊編碼時,通常會透過於 Networking 的編寫動作來達成封包接收與執行。Networking 能夠幫忙電腦編程將寫好的程式碼,以訊息的方式傳送給另外一個接收站。這樣的狀況下使用者就可以進行所謂的「命令與接收,再命令與再接收。」來達成兩端之間的聯繫與溝通;換言之,你可以說它是一個口號一個動作。而通常兩端之間可以透過 IP 的紀錄位置來設定彼此之間的連結點,又或者是其它的連接方式來串連彼此。

  其實近年來這樣類似的感應驅動日出新穎,只是將表現手法與創新方式轉換為「從哪命令,與從哪動作,又該怎麼發送,又該怎麼接收。」而 Owow 影片當中 Wob 感應驅動的方式,就是一種透過於接收感應命令,再進而改變聲音訊號的方式:「以接收了音樂創作者的手臂揮舞動作,進而來造成音樂或音效的變化。」

  

  而現今的感應驅動方式還可以有好幾種,像是最近流行的 3D 投影捕捉技術、Google 正在積極研發的雷達探測裝置、數位攝影機動態捕捉的合成技術等感應方式,這些都可以當作是一個封包的接收端,再進而接收到命令傳遞音樂創作者想要的結果。

soli-radar-featured  

圖/ Google 在五月時釋出了它們的新技術 Project Soli,就是透過於雷達感測裝置來拉近科技與人類生活上的距離感。(但這不是音樂就不提太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 Google Project Soli ,我也對這樣的技術非常的感興趣,一直定時 Follow 呢!)

 

  在編寫音樂編碼與寫程式的程式語法非常類似,兩者之間有著一個最大的相同點,你可以說它非常無聊但也非常有趣!(以前在做 Coding 音訊編碼時都無敵想睡覺......)下方的這個小影片,是士昕以前的研究所同學所研發的「動態聲訊操作技術」,當時其實真的看到這樣的 idea 被實際設計出來,大家都超興奮的!

  這個音訊設計的概念為「透過於攝影機捕捉技術來結合改變聲音的操控,再進一步結合 7.1 環繞系統來演奏音效設計。」大家有興趣可以順便看看。

  然而,這項技術其實不算創新,Sony 或者是相關遊戲大廠其實都有在做相關研發,在這篇文章的最底部的 MiMu Gloves 音樂手套也算相似原理。

   

 

2. Wiggle 扭轉驅動

11373544_667507010046797_1219102568_n   

  然而進到 Owow 的下一個控制聲音元素的方法,扭轉驅動。

  控制聲音、操控聲音、掌握聲音、輸入聲音,是音樂編碼當中最常也最基本被關注的一個重點之一,而透過於如何掌控聲音,輸入端的選擇與處理方式就很重要了。

  通常來說最常見也最便宜的方式,控制者可以將滑鼠或是 Keyboard 鍵盤,又甚至是任何可以讓電腦接收符號運算的任何器材(像是電玩搖桿、Will 搖桿都行!)來當作是我們所設定的訊號輸入口,然後讓訊號進到程式內改變聲音的表情與表現,再送這個命令至接收器,再輸出至喇叭系統。

  而在 Owow 的產品裡,廠商所設計的是一個類似 Will 的發射接收器來進行傳送指令,進而改變輸入的聲音訊號。 

   

 

  下面這個影片是士昕 2014 於巴黎聲音設計學院 IRCAM 參訪時所錄製的影片。影片當中的法國人將接收晶片黏貼在一片木板上,而木板的本身就變成了一個訊號輸入裝置!這個晶片可以隨便貼在任何材料材質上,即可延伸出任何對於聲音不同的感應方式與操控方式。(這個法國人的研發目標與 Owow 產品定位不太相同,但概念也非常的有趣!抱歉,我在影片當中話有點多....)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設計有趣歸有趣,如何達到像 Owow 或這相關訊號輸入裝置一樣的可操控性,還有很常一段路需要走。

    

 

3. Scan 掃瞄驅動

11-43-55-81-9  

  

 

  在 Scan 的技術下,可以使得 Owow 追蹤線條或幾何圖形,藉此驅動聲音的合成器變化。這樣的方式有點像是「給予系統一個啟動路線,強迫聲音在這樣狀態下,照著規定的路線進而做改變。」

  在音訊編碼軟體裡,我們可以非常簡單的繪製各式各樣的幾何圖形(包含線條或者是任何顏色!)再命令軟體送出的某個聲音訊號,舉例來說是一個 440 Hz 的頻率音。而這個聲音隨著撥放在經過了這樣的圖形驅動之後,會隨著圖形的形狀進而改變聲音的狀況。

   

 

  Owow 的改變 Scan 原理雖與上方的 SuperCollider 影片略有不同,根據我猜測應該也是算是根據在這樣的技術下所做的開發與延伸啦,我的觀察啦。

  Owow 這家公司以一種非常簡單,又非常直覺的操作方式,重新詮釋了這樣完全不一樣的音樂樂器演奏!我個人是真的蠻喜歡這樣的未來樂器演奏方式,非常期待看到這款樂器更多元的演出與表演。

OWOW  

 


O-Bow - Play great string phrases, without years of training!

不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也能夠拉的一手好琴!

obowKeysMac_shrunk  

 

  現今使用 MIDI 技術編曲,甚至於 Mixing in the box 都已經不是什麼音樂製作的秘密,但是在預算限制之下與 MIDI 原生的塑膠感和不真實感,一直都是音樂創作人最痛恨的事(揍我的 Keyboard 一拳,再瞪它一眼!)通常為了克服這樣的情況,在後製編輯時可以透過於重新繪製每個音符的 Velocity 力度,並且搭配 Automation 來增加整個音樂的音樂性與呼吸。但是這樣的方式極為緩慢且費力,而在這樣的狀況之下 O-Bow 這款樂器的推出,的確可能帶來新一波的 MIDI 製作革命,你只需要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演奏出極為類似真人演奏的音樂與聲音。

附註:不清楚什麼是 Automation?點我觀看文章:跳動活躍的聲音-Automation 

  

 

  O-Bow 的制動原理是透過於一個光電流量感應裝置來接收提琴的弓在這個感應器上的拉動細節與速度

sequencer

 

 

  因為上敘述的原因,預算還有時間限制等壓力下,如何讓 MIDI 擁有更高品質的相同類似技術,一直都是很吸引音樂科技開發者的目光。在更早之前曾經有類似的 MIDI 吹奏類儀器的相關產品,不管是 USB MIDI Breath Controller 還是 Yamaha 所開發的相關吹奏電子樂器。

   

影片/USB MIDI Breath Controller! 點我去官網!

 

  科技所帶來的正反相關問題,總是科技進步的過程當中總是要面對的問題之一。有外國的網友質疑這樣的音樂科技產物,是否會造成傳統的音樂家與現代的音樂家之間的衝突影響?是否會造成未來的音樂家不再像早期的音樂家一樣勤於練琴等相關問題。

  但無疑的,以實際拉弓的動作來增進 MIDI 音色,O-Bow 對於數位音樂絕對算是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O-bow2_closeup_shrunk

 

  在 2013 年此第五代的研發階段產品公開時,該團隊曾順便提及到該技術已經與知名的音源公司 Native Instruments 洽談合作,但從那之後也就再也沒聽到此產品的任何更新舉動了..... 是否有任何的障礙導致此產品無法問世呢? 讓我們繼續等下去......

  但我個人真的是很期待這樣的產品啦!對於喜歡宅在家編曲作音樂的我來說,這真的是一個提升 MIDI 音樂品質的方式與工具!(它如果還是有照常上市的話我一定買!)

  

 

附註:目前 MMA MIDI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在這幾年以來一直積極的研究與更新研發許多對於 MIDI 的功能使用,因此 MIDI 參數表格上許多 Undefined 的或者是空白的項目其實陸續都有被新增某些功能。而在陸續幾年以來,MIDI 2.0, HD-Protocol, HD-MIDI 等相關新技術來提高提升 MIDI 的解析度與支援性還有高辨識性的開發就不曾消失過,我想對於數位音樂來說,到底 MIDI 2.0 可以再帶給數位音樂怎麼樣的改變與提升到哪個層次,我們大家都很期待。

O-bow   

 


Seaboard - Inspiration at your fingertips!

你的靈感來自於你的指尖!

 ROLI_Seaboard_GRAND_00  

 

  如果你問我,今天介紹的音樂科技產品當中,哪個最吸引你,哪個你最想買呢?就是這個!Seaboard!

  為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影片。

  

 

  是不是很酷!

  在音樂科技當中,身為樂器之王鋼琴的研發與進步更是不下少數。從最原先古老的鋼琴,進步到電子鋼琴,再進步到可以隨意更換音色並且體積縮小的眾多數位琴類。我想 Seaboard 絕對可以將演奏鋼琴的方式再進步到另外一個層次。因為 Seaboard 不止重新定義了鋼琴演奏的基礎,更將鋼琴演奏加入了以前從來都沒有的演奏方式:Continuous touch 連續觸摸、Vibrato 顫音、Glissando 滑音

  讓我們來看看 Seaboard 所最主打的幾項功能與強項。

1. Continuous touch 連續觸摸

 

 

2. Vibrato 顫音

  官方稱這個功能為 Intuitive pitch control 直覺性的音調控制,但我個人認為這邊直覺得將它翻譯為 Vibrato 顫音,就很適合了。

 

 

3. Glissando 滑音

 

 

  是不是真的很妙!?

  能夠讓 Keyboard 手瘋狂的原因莫過於 Seaboard 所帶給演奏上的千變萬化感應。這可讓電子琴、鋼琴、數位鋼琴完全跳脫黑鍵與白鍵的束縛,可以更加的詮釋音樂的張力,更有感情與呼吸的方式來詮釋所有的樂器與聲音!  (我好興奮哈哈!)

 

  但這款 Seaboard 有幾個較為麻煩的缺點,它本身的琴鍵材質是類似絨皮結合矽膠和塑膠,所以整體來說是較軟的,彈起來的觸感非常非常怪,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來習慣與練習。而且要是手比較常出手汗或容易黏黏的樂手,像是滑鼠常握到髒髒的人,可能就要思考這樣的結果是否會影響到後續在 Seaboard 上演奏的問題。

ROLI-attracts-Asia-leading-venture-capital_SeaboardGRAND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支援性。

  必須老實說現階段 Seaboard 的支援性還不夠高,不僅是 Windows 並不支援,相對的可提供感應軟體也還是偏於少數,最主要支援的軟體為 Roli 官方所推出的 Equator(而且 Seaboard 推出的時間點為 2013 年,現在兩年過去了,並未看到 Roli 有其它重大更新的消息流出,可能廠商所專注的市場定位為高階的音樂編曲使用者吧......)

image  

圖/Roli 公司所推出的 Equator

 

  我一定要偏心的給 Seaboard 更多一點的 Youtube 影片介紹!講到 Seaboard 怎麼不能夠聊聊 Roli 請來的這些世界大師級為 Seaboard 背書呢?不管是好萊塢當紅配樂作曲家 Hans Zimmer 或者是英國知名流行爵士歌手 Jamie Cullum,或者是我的愛團 DreamTheater Keyboard 手 Jordan Rudess 可都是被 Roli 邀請背書呢!下面這影片實在是太精彩太好聽啦!

 

 

Screen-Shot-2013-12-15-at-8.56.38-AM

(但我還是好想要有一台阿!)

 


Artiphon - An intuitive way to create music and play any sound!

一個更直覺的方式來創造音樂與玩弄各種聲音!

1495378_970733122959960_6251866166598839813_o  

 

  Artiphon 相當的有趣,它有一個宣傳概念使它在剛推出時就廣受到非常多人的注意。

  「在同一個樂器上,你可以將他拿來刷吉他的方式演奏,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把小提琴拉弦,也可以是一臺鋼琴般的彈奏,也可以將它拿來敲打節奏。」

  這樣的註解吸不吸引你呢?至少它是吸引到我了。一樣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影片。

 

 

  Artiphon 主打著:We belive anyone can make music, and that most people really want to.

  士昕不負責任翻譯:我們相信任何人都想要做音樂,也都可以做音樂。

  建立在這樣的宣傳詞上,Artiphon 相對的較上面幾款未來樂器較為親民化,本身可以與任何 MIDI 相容的軟體共通作業(Artiphon 本身是沒有任何聲音音源的,它就像我們一般的 MIDI Keyboard 一樣是一個訊號製造機而以。)而 Artiphon 的平台也跨越了 OSX, Windows, iOS 和現階段正在研發的 Android 系統,而且本身擁有可以另外外接的輸出音孔,並同步支援輸出到任何聲音系統。

  這些配備與定位設定,也許不能夠真正的幫助到在線的音樂製作人使用它來製作音樂,但是它的確真正嘗試落實每個人都可以做音樂,也可以輕鬆玩音樂的標語。

 

11140164_988602271173045_1795443109681526664_o  

 

  這項樂器最另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與上方 O-Bow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感應裝置。

  不同的地方是 Artiphon 只需要透過手機就擁有了一支無形的弓!這點真的讓當初剛看到這影片的我著實 Wow 了一聲!

  

10497839_970733152959957_7531395113183996327_o

 

  而在原廠官方也推出了一段 Youtube 透過 Apple GarageBand 以 Looping 玩堆疊的方式,充分表現出一樣樂器多樣演奏的表演,很有意思呢!

  

 

附註:GarageBand 為 Apple 公司除了 Logic 以外所推出的音樂製作入門款 DAW,雖然 GarageBand 並不是真的算是一線的 DAW 軟體,但它的簡單操作與跨平台結合(Mac, iPad, iPhone)真的很適合沒有什麼音樂基礎,但是想要學習數位音樂的人。 

未命名5  

 


MiMu Gloves

mimu-banner-white_title-large  

 

  在第一段文章當中,士昕所貼的研究所同學研究「動態聲訊操作技術」,其實已經有非常類似的產品研發出來了,而它的名字就叫做 MiMu Gloves!

  一樣的,我們來看看它的影片!(影片後段 3 分 23 秒開始有原創者穿戴這套手套所做的音樂表演,非常精彩!)

 

  由影片當中可以看到,這對手套所結合身體舞蹈的表現,就已經可以是一場華麗且引人目光的表演演出了!

  視覺與聽覺永遠都是一個魚和水的關係,因此若兩者之間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結合或連結,這可產生的效益可是遠遠超乎想像呢!

10478164_302062103295916_8419244036958703768_n  

 

  但它現階段要價 2000 美元,我想,離它的普及還有更進一步的產品延伸,應該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發吧...... 

 

Musical_gloves  

 

未命名7  

 


  其實每年無時不刻都有推陳出新的新興音樂科技產品,在此只是推薦介紹了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幾款新產物,不代表說這些就是絕對,也是最棒的。 

  士昕一位曾就讀 NYU 紐約大學 Music Technology 的好朋友張 Jimmy,他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深深感動。他說:「我們的教授在畢業時對我們說,就讀音樂科技科系的你們最首要的目標與計畫,就是讓更多人認識音樂科技。」(真的深深被感動 QQ )  

  若你有任何資訊或感想,也歡迎各位一起到 Balanced Audio Lab 平衡音訊實驗室 討論與聊聊音樂科技喔!

 

未命名-1-02  

 

 <重要公告>

  你喜歡平衡音訊實驗室的繁體中文介紹文章嗎?

  現在你可以直接擁有更詳細更具系統化的書輯整理,藉此來表示你對平衡音訊實驗室的支持!「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7/22~7/28博客來預夠,7/29正式出版上架! 

  混音,在聲音工程中不被世人注意,卻肩負著聲音作品成敗的重責大任。混音師,安於寂寞伴隨,用聲音編織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的魔術師!

<點我連結博客來購買網址> 

book

 

延伸閱讀:

聲音科技!使用低音頻率來滅火! 

來參觀世界知名的 Abbey Road Studio 

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 

一定要知道的 40 個實用與有趣的音樂網站 

想去除人聲嗎?想把吉他拆開嗎?幾個你必須知道的音樂常識。 

 

  


此內容文章為Ted個人的經驗與長時間閱讀相關書籍綜合結果之撰寫,此部落格之用意是在於分享與推廣聲音工程的重要性與宣傳些屬於聲音的基本概念;歡迎來信指教或者幫忙轉貼宣傳與私訊相聊相關資訊以供教學助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士昕Ted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