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配樂製作流程

Music Production-02   

圖文/游士昕Ted Yu

  全球近年來,隨著數位影音資訊的進步與爆發,影音作品的普及度與重視度漸漸增加。然而所謂的影音作品如言之涵蓋了影與音,較可惜的是在台灣不管是教育、產業鏈、資訊取得、交流討論,都還是太過於容易忽略聲音所能表現出的重量,導致影像與聲音的不平衡。平衡音訊實驗室創立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於音樂製作的清晰透明化,連帶的傳遞聲音製作是門需要花費時間且極具專業的領域,然而提高國人對於聲音的涵養與尊重。今天就由配樂製作流程來延伸討論一下,配樂製作的確是門需要好好規劃與重視的一部份。

  試問,一般大眾走進一家麵店會點了碗乾麵,還跟老闆凹一碗餛飩湯和豆干海帶加滷蛋嗎?即便這家店老闆是你的朋友,基於人情道義上反而更會不好意思這樣的做,因為大眾知道除了所有商品的成本之外,還需要加上老闆本身的廚藝還有開店成本與金錢等花費。

附註:音樂製作的領域含括的太廣;流行音樂、樂器演奏、廣告配樂、電影配樂、遊戲配樂、音效製作等眾多分支,不同分支連帶著有不同的製作流程,此篇文章將著重於影片配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05  

  影像配樂製作何嘗不是如此?

  以製作一部片子的配樂來舉例,音樂創作者需要花費非常多時間前置作業調查。這中間包括和導演的溝通、仔細檢查分鏡腳本與配樂時間點、研究音樂曲風方向等前製流程、由導演所選取的主題曲去做更多延伸的旋律製作等步驟(甚至導演要求在配樂之前先量身打造主題曲)這過程當中所耗費的時間絕對是不容小覷的。即便是再資深的音樂創作者,這些絕對都是需要耗費時間去思考與做功課的,沒有捷徑、也沒有速成攻略。這些所影響的是之後所描繪出來的旋律,還有每一個橋段之間的表情與銜接,是連帶影響編曲與配器的每一個關鍵。甚至基於「旋律」為較抽象的形容,音樂創作者還需要製作不同風格延伸的 Demo 供導演參考(這邊也許不該稱之為 Demo,而是一個提供想法傳遞的旋律描述,也許會較為合適,畢竟每個音樂創作者的習慣與導演的搭配皆有個自的習慣,沒有一定。)每一個方向都有可能連帶影響導演所拍攝與剪輯的風格與走向。

Music Production-06

  等到這些都完成了以後,主旋律的思考就真的是憑音樂創作者的憑空想像的了!靈感真的不是說有就有,也有可能瞬間說沒有就是沒有的阿!一個有記憶點的旋律,有時候反而更容易能夠長遠的深植於觀眾的心中,成為另類的影片宣傳與回憶。舉例而言,以電視廣告配樂來說早期的乖乖廣告,你可能不記得廣告的畫面也不知道是誰作曲的,但這個旋律你絕對知道!

    

  再舉例,以電影配樂來說,你可能沒辦法一口氣記住所有印第安那瓊斯的畫面與劇本,但當這個 John Williams 的旋律響起時,你還是可以感受到血液裡的腎上腺素正在熱血沸騰呢。

     

  Hans Zimmer 的全面啟動 Dream is Collapsing 光聽音樂就好像馬上勾起你在那夢中夢的每一個空間所凝結的緊張氣氛感。

  

  有人常說,久石讓與宮崎駿之間的牽絆也是如此精彩,讓整個畫面與聲音真正達成了完美的結合,想看到宮崎駿的動畫一定聯想到久石讓,而聽到久石讓的配樂創作也是馬上會想到宮崎駿,這也是一個非常非常棒的例子。

  

  諸如此類的例子是繁不盛舉,一個出色的有記憶點的旋律往往給予觀眾的印象值不見的會亞於影像,因此我想,一部完整的影音作品如果想要深植人心、想要成功地達到宣傳效益,配樂製作著實的佔了一個不可比擬的比重。

  回到主題,然而當主旋律誕生後,耗費大量的時間使用 MIDI 虛擬樂器進行音色的挑選、配器撰寫、編曲製作、修整更改,在誕生前的音樂裡,沒有一個地方是不需要的!

 Music Production-07  

  當配樂的Demo終於經過導演的點頭同意後,如果是預算較高且需要高質感的影片,就需要將這些 MIDI 虛擬樂器檔依不同樂器撰寫成不一樣的樂譜,再準備進到錄製真實樂器的階段。 

33422_407173399863_2026474_n  

圖/Abbey Road Studio, Studio one, London

  在錄音階段可以說是整個配樂製作裡最多人共事的一個階段(在很多時間裡... 音樂人的生活其實是寂寞孤單的…)由於不同的樂器需要不同樂器領域的樂手老師,且需要承租錄音室或展演空間與錄音師的時間與器材費用。在錄音階段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金錢,因此這階段必須有極高的效率且高品質的製作,才不會浪費了許多此階段共事的老師們。

    

  當錄音階段完成後,正式進入後製階段。

  國外有組織與系統的製作團隊,通常會有位聲音剪輯師(Music editor)負責幫忙搞定影像與聲音所需要的所有片段,將整個音樂區塊調整好,剪除不需要的額外片段,保留與確認每一首曲目的狀並與導演、影像剪輯師作曲家、監製等相關人員討論整部影片在拍攝完畢之後的後製走向。可惜的是台灣的配樂產業的系統相較於國外還算是趨於弱勢,此部份的工作通常落到音樂創作者身上,因此音樂創作者還需要耗費些時間處理好此部份的錄音專案檔,才能夠進行到下一個階段聲音的混音。

  在這邊就是一個非常長時間的聲音後製處理階段了,一首曲子所該被注意的是每一個聲音與聲音之間的平衡度還有主題性等相關問題,如何讓已經錄製完畢的聲音母帶,能夠再發揮更大的力量。雖然下方這影片是外國的搞笑影片,內容易有些誇大,但是也透過於這樣的影片清楚的傳達給大家知道聲音後製的威力與力量。

  

  當確定混音師將所有聲音的表情細節都處理的更加完善後,再將整個聲音母帶送到階段進行母帶後期製作,這也算是音樂製作的後端工作,然後才是輸出等相關後續作業。

303868_254842871224904_493253370_n  

圖/AIR Studio, London

 

 Music Production-08  

  拍攝一部影片費時費力這點眾所皆知,但如果將整個配樂製作流程與影像製作流程合併為同一張流程圖,大概的方向會是如下的。

 

製作表-01  

  那,我們回到現實層面,之於配樂製作的費用該有公定價或者是如此昂貴嗎?

  以配樂製作來說的確是沒有一個公訂價,它不像是我們知道一碗肉燥麵,不管位於台灣的首都台北又或是好山好水的台東,皆有個認知價位約為 25 ~ 50 元,低則太便宜,超過而太貴。之於配樂創作到底該怎麼收費?而音樂創作者又該領取怎麼樣的價碼?我想最大的分水嶺就是不同音樂創作者所擁有的不同的資歷、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器材、不同的製作團隊、不同的費時工期、而衍伸出相關不同層面的報價。再加上除了這些層層影響聲音品質的表現以外,最重要的,還有音樂製作者本身音樂底子從過往不斷學習,訓練與素質的培養,絕對都會影響到音樂作品誕生的品質,這所有環節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與連結。 

  現在初步瞭解了配樂製作的程序與繁瑣功夫,一個與影像相互呼應與相輔相成的配樂製作,絕對是可以很輕易就傳遞給觀眾最原先故事劇本的情緒,也可以讓觀眾更簡單的融入情緒的氛圍裡,這無疑是一個影像製作最需要也最重要的一件事。

  試問,一個影像作品的曝光度如果越高,你會希望聲音部份是以低落品質、不負責任、或者是罐頭創用音樂輕輕鬆鬆的敷衍塞責帶過嗎?

  面對身處於這個數位影音極氾濫的時代,人們可以選擇閉上眼睛不看影像,卻無法閉上耳朵不聽聲音。即便是再安靜的默劇,都還是需要配樂撐起整部影片的高度,聲音的重要性,無須再多加說明。

BAL2-02     

 

 <重要公告>

  你喜歡平衡音訊實驗室的繁體中文介紹文章嗎?

  現在你可以直接擁有更詳細更具系統化的書輯整理,藉此來表示你對平衡音訊實驗室的支持!「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7/22~7/28博客來預夠,7/29正式出版上架! 

  混音,在聲音工程中不被世人注意,卻肩負著聲音作品成敗的重責大任。混音師,安於寂寞伴隨,用聲音編織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的魔術師!

<點我連結博客來購買網址> 

book

 

 延伸閱讀:

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 

淺談為何各種曲風音樂與音樂領域在台灣無法普及化? 

不只是大聲!淺談Mastering,聲音工業的最後一道把關! 

淺談數位混音工程 

影像畫面的生命力:SFX 聲音設計! 

 


此內容文章為Ted個人的經驗與長時間閱讀相關書籍綜合結果之撰寫,此部落格之用意是在於分享與推廣聲音工程的重要性與宣傳些屬於聲音的基本概念;歡迎來信指教或者幫忙轉貼宣傳與私訊相聊相關資訊以供教學助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士昕Ted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