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混音工程需要的所有設備:(二)聲音工程的心臟-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

18195582_120300003467989600_2048707227_o 

圖文/游士昕 Ted Yu

  續上篇的 一次搞懂聲音工程需要的所有設備:(一)Hybrid Music Production 混合型音樂製作,今天的一次搞懂新手設備文章系列要來談論的是「所有」聲音與音樂相關製作中最重要的核心,還有如何挑選適合你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

  網路上一樣有非常多的文章在告訴你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很重要(廢話,重點是順便賣給你!)但我看了一圈下來,感覺出兩個結果:初學者還是不知道哪款介面適合自己準備進展到進階的工作者面對更新錄音介面依舊很茫然

  平衡音訊實驗室這篇文章要用更聲音工程的面相,並結合你的音樂或聲音生涯規劃,空間限制,金錢考量來告訴你,你在挑選適合你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時該注意什麼事!(但別找我買,我沒有賣!台灣已經有超多很不錯的供應商都可以買,而且他們也都可以給你很多更專業更適合你的錄音介面!但我希望你可以買一本 我的書 當做支持!) 


What is Audio Interface 什麼是錄音介面?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其實就是極為高階的電腦音效卡。

  錄音介面所負責的動作就是讓聲音轉換成數位訊號進入到電腦(無論是 Apple 或 PC 都是需要的)然後方便編輯、處理、後製它,然後再將它轉換回聲音播送出來的媒介。一般的電腦音效卡的輸入與輸出端並沒有特別為聲音工作所設置,因此容易產生幾個常見的問題,像是噪訊過大、同步轉換時間延遲問題、支援度不夠高等,因此,即便現在已經非常多 DAW 支援以普通音效卡工作,又或者網路上提供了 ASIO4ALL 的零延遲模擬器,這兩個方式都是可以直接略過錄音卡開啟 DAW 工作。

  但是正因為錄音介面是處理聲音進與出的核心,也是提升音質的最重要關鍵。

  因此你如果有打算將你的音樂製作推向更專業的一塊,或者是進行正式且專業的聲音工作,你是一定需要先行購買整個聲音工程的心臟,這錢是絕對省不了的。

  不過如果你只是一個會處理到基礎聲音剪輯,像是手機鈴聲或是基礎的音效設計,是不需要同步處理聲音的錄製或者是彈奏,那上述的兩種陽春方法是可行的。

未命名 


如何挑選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

What you gonna record? 你要錄什麼?

  這點其實很簡單,你更可以依照你玩音樂的部位來思考,然後列出你的需求清單,就像是去超市購買蔬果時一樣,一一對照選購結果就會很清晰了。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獨立編曲師或樂團吉他手,你平常的動作是使用 DAW 進行分軌錄音、 Youtube 的 Cover 錄製,又或者你只是想要拿更高階的音效卡來聽音樂唱 RC 語音或者是開 FB 等直撥平台?那你就沒有這麼迫切需要很大量 Input 輸入與 Output 輸出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真的有額外的資金時可以考量 Preamp 前級的部位,藉此提升音質(可跳看下方 Preamp)

  但如果你是樂團鼓手,那你至少需要 8 個能夠進行同步錄音的 I/O,而且你還需要再額外採購各自匹配的麥克風與相關前級設備,鈔票就準備多一點吧!

Inputs 輸入口數量

  當你瞭解了你是何部位的音樂聲音工作者後,你需要考量的就是你需要多少的 Input 輸入口,還有怎麼樣的輸入口類型。

  以吉他手來說,大部份的宅錄都是以 Mono 單聲道或者是 Stereo 雙聲道錄音即可,因此如果你需要的是較專業的吉他錄音,你可以選擇 I/O 較少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並將資金集中在前級或者是相關吉他效果器上,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DUET-2

圖/Apogee Duet 2 提供雖然只有 2in/4out 的輸入,但對於不需要大量同時輸入的個人工作室已是很優入門的錄音介面。

  但如果你是需要錄製到真實音箱的收音,需要同步超過 4 個以上的麥克風輸入對於音色的挑選就會比較多樣化與充滿變化。 

IMG_2899

8PRE

圖/MOTU 8PRE USB Recording Audio Interface 提供了 16in/12out的設置,更加上擁有 8mic 內建 preamps,因此對於多軌同步錄音需求的音樂人,就可以將資金分配在其它部份(如麥克風,樂器,前級等)

  通常提供多軌道數 input 的介面會以 Rack 型態的設計,大小也會相較於入門款大的許多,往往需要額外添購 Rack 架與相關線材,在資金上還有空間上都會額外需要負擔較多,這點需要特別注意。

Rack-Portable-8RUx1-Black-Left-Empty

圖/標準 Rack 架,當你擁有後續越來越多相關硬體器材,你絕對需要一個 Rack 架來鎖住這些器材的,因此空間也會變成一個思考的出發點。

  基本上,如果你需要錄製搖滾樂團(無論同步或分軌)、合唱團、四重奏、整個管樂團等,都是絕對需要更多組的輸入端的。因此購買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前,請想遠些,你是否將來真的會不小心越玩越大?也可以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投資。

Input types 輸入口類型

  你瞭解了你需要幾個 Input 輸入口後,你還需要瞭解其 Input types 輸入口類型,因為 這影響到你如何將聲音輸入到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又需不需要添加其它轉接頭與是否會造成訊號衰減,推不動等問題。

  最常見的輸入口有幾種類型,像是 Line-Levels,它可以銜接額外的 Mixer, CD/DVD/DVD Blueray, 合成器... etc. 相關設備,因此如果你的 Input 輸入器材多,你的 Audio Interface 輸入口多,甚至可以做一個大型整合,這點非常方便。(大型錄音室通常都有 Patch bay 系統更可以幫助所有輸入與輸出的切換)。 

  另外常見的是 Mic in 和 Instrument in,都是提供給麥克風和樂器(通常是電吉他或 Bass 等樂器)直接連接的部份。

DF0C1827192042FBB54EDFF9C975E5E6_12083

圖/MIC and LINE,這是聲音的入口!

Preamps 前級

  在購買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時需要特別注意一下,是不是會有 Mic preamp 來做為聲音訊號的功率放大功能。(點我閱讀舊文章,裡面有提到一點點 Preamp 之於整個聲音工程的位置:錄音工程的基礎,瞭解聲音訊號流程 Signal Flow!) 

  因為有時候在錄音時,麥克風或者是樂器的輸入訊號過小,在 DAW 當中強硬提升的結果就是容易讓聲音訊號的底部噪訊也跟著被放大,因此在聲音剛輸入時,能夠有 Preamp 做一個第一道訊號放大的功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1073dpxfrontlights

圖/Neve 1073 DPX,一個好的 Preamp 可以帶你的聲音飛上天,一個功率不夠大的錄音介面,只會讓你錄音錄到叫苦連天!

  如果你只是拿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來編曲、聽音樂、把妹(?)、使用純 ITB 的部份,那你是完全不用管有沒有 Mic Preamp 的。不過是做宅錄 Demo,因為你仍舊會遇到 Vocal 或單軌吉它的錄音,有 Preamp 才會是上策。

  如果你對於音質有極度的考量,那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會附的 Preamp 通常會滿足不了你,你就可以多去看其它的廠牌,對於功率放大的同時所造成的渲(ㄏㄨㄚ)染(ㄑㄧㄢˊ)程度了。 

What you gonna output? 你要輸出什麼?

  Output 輸出口除了可以讓你連接到你的喇叭揚聲器之外,也可以有其它很多作用,像是基本的雙聲道喇叭需要的至少兩個 Output,而 5.1 聲道則是需要六個 Output,還可以做額外的硬體串接與相關訊號配送。

mixxx_setup_ext_soundcard

圖/Mixxx 2.0 User Manual,基礎錄音介面配置

  然而,在輸出上,還可以牽扯到平衡訊號輸出與非平衡訊號的輸出,這點我們在喇叭篇會深入談到。 

2000px-5_1_channels_(surround_sound)_label.svg

Monitoring 耳機監聽

  如果你今天的環境較為克難,是居家的獨立工作環境,那你錄音時是否需要額外添購耳機分配擴充器,或者是該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提供兩個以上的獨立耳機監聽?這點我們在後續章節也會深入討論,也可以先閱讀一篇舊文章:混音時你的耳朵該注意的事

 Behringer_HA400_HA_400_Headphone_373745

圖/Behringer HA-400 - Headphone Amplifier,足夠的耳機分配器才能夠將耳機的聆聽擴充給需要的人數。

S-phone  

圖/Samson S-Phone Headphone Mixer

What you gonna connect with your audio interface? 你的錄音介面要用何樣的方式來連接硬體?

USB (1.0~2.0, 3.0)與 Firewire 400, 800)

  提供 USB 連接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已經是 目前現今最大量的主要連接方式,也是最方便的方式。USB Interface 都支援 Mac/ PC 最主要的兩大平台,也可以使用在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上,因此如果你是個需要世界就是你的錄音室系列人,這個選擇會是你的好朋友。

Focusrite-Scarlett-2i2-Vs-2i4

圖/Focusrite 2i4,火紅到不行的入門錄音介面,相較於舊款的 Focusrite,我本身反而不是太愛後來新款的相關器材,但 Focusrite 官方這幾年以來與其它效果器廠牌常合作,只要選購過任何 Focusrite 的產品,每個月都可以免費下載一款知名效果器,就算只是買台 2i2 來當電腦音效卡也是相當划算。

  在舊版的過往 USB 1.1,因為傳輸速率問題,無法提供超過 96kHz 以上的取樣頻率,這點跟 Firewire 400 一樣,也就是下方我會提到的音質部份問題。但這個問題已經在 USB 2.0 世代來臨後被有效的被解決了,越來越多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甚至能提供到 192kHz 之取樣頻率。

products_fireface_802_1b

圖/RME Fireface 802,知名的德國 RME 老品牌,非常好用,但同時也略於麻煩,常因為相容性與兼容性問題讓我很頭大 XD

  USB 與 Firewire 最大的問題與麻煩在,對於系統的支援性與兼容性。

  至今我仍舊認為這是最麻煩的狀況,使用 USB 與 Firewire 介面你需要考量硬體之於系統的兼容性還有軟體的支援性,像是驅動程式安裝問題與系統汰換後被停止支援的相關麻煩處。

  舉例來說,最新版本的 Macbook Pro 就將所有的輸入端都拿除,只保留 Thunderbolt 的部份... 此時你舊有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賣掉買新的;二,接很多很多的轉接頭。

macbook-oled-side

圖/新版的 Macbook Pro 已經被拿掉了所有輸入方式,只剩下一種選擇!

10ba.macpro2016-1

圖/很多很多的轉接頭

  又或者你是個離不開 Windows 的人,隨著 Win 系統的更新,也常會遇到 Audio Interface 無法在過舊的系統,或者是過新的系統剛釋出時不支援的問題。(這點最好的例子在於早期 Pro Tools 還在 Digidesign 時代時,許多入門款的 Audio Interface 都已經不支援最新的 Pro Tools 版本或者是作業系統版本了,無論是 Mac 或 PC 皆是)因此你如果是因為預算有限制而想採購二手的器材,請特別花時間查一下相容性與兼容性。

prd_enl_2620_554251dLsj8+BVL

圖/初代與二代 Digidesign Mbox,現在早已不支援最新款的錄音軟體或作業系統了,因此不建議購入

PCI 與 PCIe 卡

  基本上 PCI 與 PCIe 卡仍舊有自己的優勢,只是麻煩在它還需要額外再銜接到 I/O 的 Rack 或者是電腦主機裡面需要有空位。

  不夠高階的 PCI 或 PCIe 有可能要注意到輻射干擾問題,再加上我之前常遇到 PCIe 因為拔插問題而產生電腦抓不到,或者是出現錯誤需要關機重新拔插來處理,這點要特別注意。

  基本上 PCIe 的傳輸速度快,省空間,PCIe 的單價很兩極,要馬就非常低,要馬就因為廠牌原因三級跳貴到嚇死人,高階的 PCIe 除了貴還有貴,還有非常貴...... 然後也很麻煩...............

AVD-HDX-2PCIE-888-PT10HD-BNDL-2

圖/Avid HDX PCIe and I/O

products_hdsp_aes_32_1b

圖/Hammerfall DSP AES-32

Thunderbolt 2

  建立在傳輸速率上的原因,還有 Apple 大幅度想要推行 Thunderbolt 的決心,基本上越來越多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也開始支援 Thunderbolt,穩定為最大優勢,也隨著穩定可以讓器材商專注於音質的衝刺,我覺得這也是 Thunderbolt Audio Interface 最大優勢了。

Apollo-Ts-MKII_1024x1024

圖/Universal Audio Apollo Twin MkII

ELEMENT-24

圖/Apogee Element 24

  可惜的是在於 PC 對於 Thunderbolt 的支援性還是非常不友善,因此如果有跨平台的打算,或者你原先是 PC 作業系統,這點可能就要多廢功夫了。

more speed  

圖/各連接方式的傳送速率圖

Others 其它連接需求與相關提供?

MIDI 連接

  如果你本身是個編曲家或者是個人製作數位音樂的愛好者,我會建議你尋找有提供 MIDI in/out 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

  雖然現在大部份的 MIDI 訊號輸入都是透過 USB 來解決了,加上 MIDI 已經是很久以前的技術,但之於大部份的電鋼琴或者是 Keyboard 鍵盤,或是合成器與電子鼓等相關樂器,仍舊都依賴 MIDI 連接這個輸入與輸出選擇,加上實際上 MIDI 訊號的連接也比透過 MIDI-USB 的方式還要穩定,也不需要擔憂驅動程式的問題,方便快速許多,基本上我就是那種把電鋼琴只走 MIDI 連接的人。

  但如果你很鐵齒你不需要編曲,或者任何採購相關可能會走 MIDI 器材,你只會處理音效設計與混音後製剪接的人,你基本上就不用花時間看是否提供 MIDI 連接了。

us-20x20_w_midi

圖/MIDI I/O

um-one_angle_gal

圖/Midi to USB

SPDIF (Sony 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

  SPDIF 是 Sony 和 Philips 合作開發的雙聲道輸入格式,可以提供給額外的雙聲道輸入(像早期一些 MD 或 CD 撥放器,甚至是一些電子合成器都是使用這類的輸出)

ADAT( Alesis Digital Audio Tape)

  如果你原先的 Input 數量不夠多,你還需要更多的軌道數,那你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如果有提供 ADAT 就會是你的大救星。

  使用 AD 轉換器將聲音訊號連接到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後面的 ADAT 做數位輸入,這樣的情況下讓你的輸入口再額外增加 8 個軌道的輸入(看廠牌)

maxresdefault

圖/ADAT 與 SPDIF, Digidesign 003 Audio Interface

Phantom power 幻象電源的提供

  基本上大部份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都會支援 Phantom Power 幻象電源(又稱 +48v)給電容式麥克風使用,當 使用需要額外送電的麥克風時,擁有幻象電源才能夠使用

40085860 

圖/Neewer Phantom Power Supply

  有些高階的電容式麥克風更是需要特殊規格的 130V Phantom power 特殊供電,如果有不小心購買到相關特殊麥克風,就需要採購額外的 Mic preamp 來應付相關供電才能夠使用。

  像知名的麥克風品牌王者 DPA 的型號 4003 與 4004 等,更是就是以需要使用 130V 供電出名,因此如果看遠一點,你是有可能會購買相關麥克風,一定就要再額外撥預算。

4003-Omnidirectional-Microphone-ddicate-Recording-Microphones-DPA-Microphones-L_1

圖/DPA 4003

Audio Quality? 聲音品質?

  士昕個人認為有關音質的這點就見仁見智了,畢竟聲音的環境與狀況很主觀也很尷尬。

  其實老實說現在的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取樣都做的非常的好,早在 10 年前在 USB 1.0 的傳輸限制隨著科技進步被打破後,就都有可支援 96kHz 甚至是 192kHz 的錄音介面。但是消費者最終聆聽端與素材本質仍舊是 44.1kHz 為最主要大宗,這樣的問題突然導出很多相關爭議與討論:高取樣性的需求究竟為必要或非必要?

  因此這種東西是沒有正確答案的,而且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菸)但如果要我在音質考量上給個答案,我覺得以一點做為思考採購出發點很合適,你的工作是否會需要與其它人合作?

  如果你之後打算與專業工作的其它工作者平台溝通聯繫,你最好至少能夠支援到至少 96kHz 的選擇,較能夠應急如果其它工作者需要高採樣的檔案狀況。

Youtube / 知名的聲音工程師 Bob Clearmountain 示範使用 Apogee Duet 來錄電吉他音箱


相關問題集

如果我已經有了 USB 麥克風,我還需要買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嗎?

  隨著音樂科技的進步(點我閱讀舊文章: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一些我原先想都沒想到的幾個問題都會一直跑出來,而且這些問題有時還真不能馬上找到答案... 其中一個,就像是我真的收到許多讀者詢問有關 USB 麥克風的採購,因此想要特別提出來。

  不瞞各位說,用過很多錄音室高階麥克風,但其實我真的沒買過也沒使用過所謂的 USB 麥克風。

 

Blue-Microphones-Spark-Digital (1)

 

 

 

圖/Blue Microphones Spark Digital

  雖然我沒使用過而來回答這問題有點尷尬,但是我認為在閱讀完這篇文章後,讀者已經可以瞭解稱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為整個聲音工程的心臟一點也不為過,正因為它負責統管所有入口跟出口的不可或缺器材。

  但時代進步,許多類似功能的商品不斷被設計出來,像是吉他手的硬體效果器提供了 USB 介面,或又是俗稱 All in one 的 USB 麥克風,又或者是購買 XLR-USB 的轉換器,本身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polsen_xlr_usb_48_xlr_usb_interface_48v_1142054

圖/Polsen XLR-USB-48 - XLR to USB Audio Interface

LINE6-POD-HD500X-01

圖/Line6 POD HD 500X

  其實並不是說 USB 麥克風或者附帶 USB 的效果器介面不好,我相信它們也都已經達到了某些高品質的狀況,加上些許 USB 麥克風與 USB 效果器介面是個已經包含了 Audio Interface 的輸入端器材,這代表你只要直接將 USB 麥克風接到電腦即可做為 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的功能,我非常相信,如果你只是要進行 Skype 或者是 Facetime 的電腦通話或者是相關簡單處理是絕對可以做出非常棒的效果。

  但是,當你要做聲音工程或音效設計時,你需要考量的是更深遠的一個問題:你所採購的 All in one 設備是否就只是一個 Input 輸入口?它是否能夠額外提供「至少」一個 Output 輸出口?(如果是有提供耳機即時監聽的並非是我現在討論的重點)

  如果不行,對我而言它就不是一個完整的 I/O 設備,而能夠提供完整的 I/O 設備,才是聲音工程的重點關鍵。

  在採購與使用這類的器材同時,難免都會因為 Input 輸入端與 Output 輸出端不同而造成在 DAW 或者是運算的過程當中產生後續的相關問題與困難,在這邊提出來給個位做一個參考。 

我需要因為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更新電腦嗎? 

  基本上,現在的電腦硬體設備其實都已經越來越強大了,因此我認為更不更新電腦之餘,反而你需要思考一件事情:你的工作室有可能會搬來搬去嗎?

  如果你的工作通常會是固定的,也就是桌機為主,那你可以思考以 PCIe 介面或者是 USB, Thunderbolt 都沒有問題。但如果你的工作電腦是筆記型電腦為主,那你只能再縮限在你的連接端所提供的方式了,之後我們也會有詳細談論此點的文章,敬請期待。

  當然,如果本身你是一個編曲師,那電腦 Ram 的選擇又是另外可以談的了,這點後續文章也會有更深的探討。

Audio Interface for iPhone/iPad? 行動錄音介面?

  隨著 iPad 與 iPhone 或相關行動裝置普及,前陣子火紅到不行的行動錄音介面也大量熱銷,老實說這類的行動裝置現階段還有點難以定義好壞... 它們不是不好,只是它們相較於正規的音樂錄音室製作來談,目前還算是玩票性質居多,往往只能提供極為陽春的音樂製作方式。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礙於「供電關係」,進而導致行動錄音介面與電腦版本的會有許多小限制與功能阻礙,這點是在採購上都需要特別注意的部份。

   AONEIOSXX-P

 圖/Apogee ONE 

   大部份行動錄音介面的最高音質都是限制在 24bit/96kHz(號稱可以到 192kHz 的像是 Steingerg UR22,也是需要額外的 Lighting to USB 轉換頭)加上通道數 Channels 會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然後因為本身供電是來自行動裝置,因此在使用 iPad 本身的電量時往往只能供應 16V 的電量(無法驅動電容式麥克風)往往需要再額外銜接 USB 或者是 12V的 DC  Power,才有辦法使用 48V 幻象電源。

  因此如果是喜歡嘗鮮或者是對於 iPad 音樂製作極為有興趣的讀者,我會建議購買「本身是桌上型使用的錄音介面,但支援 iPad 等行動裝置,且能夠進行額外供電」的行動錄音裝置,這樣的話才不會花了錢之後在需要某些特定功能時才發現它無法提供的窘境出現。

Steinberg_UR22mkII_09

圖/Steinberg UR22 MK2 IPAD

  但器材的進步就像是一眨眼的事,這問題就像是一直以來在討論的:行動裝置取代桌上型電腦的可能性。

  現在 iPad 與 Notebook 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了,我們也在期待行動錄音裝置設備的大躍進,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也會有更大的突破的!


   雖然好像想講的還有很多,但劈哩啪啦卻也已經打這麼長一篇...... 所以今天大概先這樣好了,有關談論 Audio Interface 錄音介面的部份。

  這系列還有很多主題,請各位讀者敬請期待:)

BAL2-02

  <重要公告>

   你喜歡平衡音訊實驗室的繁體中文介紹文章嗎? 現在你可以直接擁有更詳細更具系統化的書輯整理,藉此來表示你對平衡音訊實驗室的支持!(還有讓我活下去的飯票!)「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士昕將帶你深入淺出的瞭解整個混音工程所需要的基礎常識和知識,適用於想學習數位音樂與混音工程,甚至是音效設計的朋友,當然也非常適合用來教課的教材!絕對深而不枯燥!

  混音,在聲音工程中不被世人注意,卻肩負著聲音作品成敗的重責大任。混音師,安於寂寞伴隨,用聲音編織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的魔術師! 

<點我連結博客來購買網址>  

book

延伸閱讀:

一次搞懂聲音工程需要的所有設備:(一)Hybrid Music Production 混合型音樂製作 

音樂就是科技!五種未來樂器! 

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 

以更科技的方式進行麥克風收音!Arapolarmic! 

一定要知道的 40 個實用與有趣的音樂網站  


此內容文章為Ted個人的經驗與長時間閱讀相關書籍綜合結果之撰寫,此部落格之用意是在於分享與推廣聲音工程的重要性與宣傳些屬於聲音的基本概念;歡迎來信指教或者幫忙轉貼宣傳與私訊相聊相關資訊以供教學助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士昕Ted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