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聲音工程需要的所有設備:(一)Hybrid Music Production 混合型音樂製作

18195582_120300003467989600_2048707227_o

圖文/游士昕 Ted Yu 

  你是否常在打算開始製作音樂甚至進展到混音階段時,看到琳瑯滿目的器材卻不知如何選擇與購買呢?又或者你有機會進到錄音室,看到滿滿的設備卻完全不知道它們是什麼?又或者你有機會建置屬於自己的音樂工作站,但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與開始?

  這就是這系列文章重點,一次搞懂所有聲音工程當中需要的設備之後每談到一個器材採購 Detail 重點時,我會趁機介紹一些台灣的幕後音樂工作超人,並且公開他們就像是宇宙艙一般的工作室!

  像這系列的封面照就是由康愷哲,康小白老師所提供的現今小宇宙音樂 Cosmos Room V2!這樣居家又溫暖的工作室,是不是工作起來會特別有動力呢?因為小宇宙正準備要再搬家了,所以我們拭目以待小宇宙 V3 吧!

18216020_120300003475815568_1059239167_o

圖/小宇宙錄音工作室

  康小白老師從 2007 年開始從事作曲與配樂工作,早期從梁靜茹、蘇慧倫、神木與瞳、阿杜等知名歌手們都可以看的見他的作品存在。(詳細康小白老師的工作經歷可以點此詳閱)他本身也是個歌手,曾經於 2014 年發行過詞曲作者一專輯,並透過於該專輯獲獎無數,像是金音獎等至高榮譽。(點此於 KKBOX 上聆聽

kang-xiao-bai

圖/康小白詞曲作者專輯

  近年來,小白老師可能是身上的混音細胞突然就這樣被開啟了!

  他突然就瘋狂著魔式的愛上混音,更是開始大量的將作曲型態轉換至混音型態,也因此大量的採購了不少專業等級的錄音室器材,打造了屬於他自己獨一無二的錄音工作室。小白老師還非常年輕,我們期待他在未來的時間裡,繼續帶給台灣的音樂產業更爆發性的成長與突破吧!GO!


A Beginner's Guide 有關新手的教學文章

  對於 數位音樂與編曲製作,網路上已經一大堆很棒的繁體中文教新手入門的文章。在此我要工商服務的友站推薦一下,像是我的好朋友 DIMI STUDIO 帝米數位音樂威廷老師所寫的:編曲錄音設備-新手指南。就是一篇對於新手非常棒的文章。

  又或者是另個才華洋溢的友站朋友 Nice Chord 好和弦的 Wiwi 官大為老師,裡面除了有太多太多有關音樂教學深入淺出的影片,當中有一支:「一次搞懂,在家做音樂需要的基本配備」,更是精準的講出數位編曲或數位錄音的基礎入門須知。


Youtube / Wiwi 官大為老師的「一次搞懂,在家做音樂需要的基本配備!」 

  還有其它族繁不及備載在網路上很棒的教學文章,我覺得看一輪後你應該大概都會有些在數位音樂入門的相關 idea。問題來了,如果已經網路上都有這些這麼棒的新人引導文章了,為何還需要平衡音訊實驗室的這系列文章呢? 

2471912

  這個「一次搞懂聲音工程需要的所有設備」系列文章,是我想由深入混音工程或相關音樂製作,搭配上現今 2017 年最新的器材採購需求面向,帶大家以更廣的想法與方式結合相關的所有應用,其中會牽扯到的範圍極廣,像是錄音工程、混音工程、編曲製作、音效設計等,甚至是未來的個人工作室或行動錄音室的規劃為基幹的撰寫方式。對平衡音訊來說也是一個大企劃,希望我有空可以把它寫完…..  

  今天,就來花點時間與大家聊聊第一集:「什麼是 Hybrid Music Production 混合音樂製作?現在製作音樂究竟可以分成怎麼樣的面相?」 


Different types of Audio engineering 聲音工程的不同型態

  現行在聲音工程的世界,其實就只有三種製作方式,它們分別是:Analog only 純類比型In The Box, ITB 數位型Hybrid Production 類比與數位混合型

blog_mix

 圖/Mixing equipments, from The Freq Zone studio

Analog only 類比型

  顧名思義:完全不經過任何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DAW 數位音訊工作站的聲音處理方式,在此稱之為純 Analog only 類比型製作方式。

RND 5088

圖/Analog mixing, from google

  無論是編曲或錄音混音,現在純粹的 Analog 類比式已經很少了,尤其是純類比的混音更是稀少。

  原因非常簡單,單純全部在硬體儀器上進行動作,這樣的技術通常需要極大量的聲音技術底子當作後援,除了需要非常熟練的操作技術,這樣的製作方式通常還有著許多的不便,像過往以前的編曲實體硬體音色、盤帶重量等相關因素,這些都限制著音樂工作者的地點與工作模式。即便是大型商業錄音室也已經幾乎沒有人這樣處理了,最主要原因在於耗費的時間成本過高,實在不符合經濟效益。

maxresdefault

圖/Analog mixing, from google

下載  

圖/ Analog composing, from google


Youtube / Mixing on an Analog console with Charlie Waymire (但這影片算是有套用 Hybird Mixing 的概念,真的找不到純 Analog mixing 到 Tape 的 Youtube XD)

In The Box, ITB 數位型

  有鑑於音樂科技(點選我閱讀舊文章: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之進步,顧名思義就是完全在 Box 電腦裡進行完全所有你所需要的動作,不特別經過額外的硬體設備(有關類比轉數位,數位轉類比的部份,Interface 錄音介面先不提)來進行聲音的渲染與處理,所有的音樂製作可以輕鬆的透過電腦的讀取、編輯與存取,完美又方便快速的重現創作者與後製者的想法。

maxresdefault (1)

圖/ITB Mixing, from google

  In The Box, ITB 數位型工作絕對是未來的趨勢。

  原因在於它方便輕巧,更強大且不受拘束,入門門檻遠低於過往純類比式的製作方式。舉例而言,過往的混音控台,現今可以透過觸控技術的進步,將它實踐於觸控螢幕或者是 iPad 的連動。因此無論是工作空間、行動需求,它都可以打破以往的框架。更隨著電腦存取技術的進步,對於聲音的任何非線性處理都可以就像是在 Word 或 Pages 裡面對於文字進行剪輯的便利。

CkcIYqVUoAAEQjl

圖/ITB Mixing, from google

  對於編曲師或者是混音師,常會有個人最習慣的音色或者是效果器運用,而這樣的設置,現今也可以隨著行動硬碟的進步,直接將整個音色庫或者是混音系統安裝於自己所需要的儲存裝置,整個工作系統就可以跟著你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未命名

圖/我於科學月刊 566 專欄當中所繪製的錄音介面之餘 ITB 核心圖

37e3114b267651872a1a98bf58ecf3d7

  世界知名的葛萊梅常勝軍 Andrew Scheps 甚至在 2014 年左右宣告,他現在已經完全 100% 使用 ITB 進行混音。(並在 2016 年經 Waves 訪談進行記錄他這段言行)


Hybrid Production 類比與數位混合型

  Hybrid Production 類比與數位混合型顧名思義就是同時使用類比器材與數位音訊工作站來進行編曲與錄混音工作,Hybrid Production 的好處就是能夠同時使用 Analog 硬體器材的完美音色,但也伴隨著享受音樂科技進步 DAW 所帶來的效率與方便感。

maxresdefault (2)

圖/Hybrid Music Production, from MusicGurus youtube channel

  此為目前全世界大型錄音室與專業音樂人之最主要工作模式與型態,也是此系列文章將主導介紹的方向。

Recording-Studio-Control-Room-Mas-Music-Productions-Los-Angeles-CA-900422-e1366853360598

圖/York Recording Studio Control Room

Youtube / 葛萊梅入圍聲音工程師 Warren Huart 示範 Hybrid mixing(更多 Warren Huart 的介紹可以參考 催生音樂:混音大人物一書,當中我有對於他有一些基本訪談!)


Hybrid Music Production 混合型音樂製作

  這也是目前最大宗的音樂製作模式與狀況,通常 Hybrid Mixing 有兩種最常見最主要的串接方式:「在 DAW 工作,並使用 Outboard gear」、「在 Console 與相關 Outboard gear 工作,並使用 DAW」。

備註:如果對於 Signal flow 還不夠瞭解的讀者,可以先行閱讀舊文章:錄音工程的基礎,瞭解聲音訊號流程 Signal Flow!Effect Signal Flow藉此瞭解一下基本的串接概念喔。

在 DAW 工作,並使用 Outboard gear 

  在這個情況下的 DAW 電腦會是你的工作核心。

未命名-1-01

  以電腦為出發點,每台電腦當中都有的音效卡為發聲插件,但音效卡本身並非設計給音樂製作使用,它的延遲程度、聲音進出端、聲音細緻度等等都會不乏音樂製作的使用。

  因此,一張極為高階的音效卡,我們俗稱的錄音卡(Audio Interface 錄音界面)就成為了整體聲音訊號類比至數位,數位至類比轉換的串接中繼站。錄音介面可以有各式各樣的形狀跟長相,主要負責的角色是 ADDA(Analog to Digital, Digital to Analog),因此它可以說是我們除了核心電腦系統之外,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81pv4EzchzL._SL1500_

圖/Apogee Quartet

9999-15892-2

圖/Antelope Orin32

  每一台 ADDA 所擁有的 Input 輸入端與 Output 輸出端除了可以將我們的聲音做為總 Output 到喇叭揚聲器或耳機之外,在混音工程當中,也可以將額外的 I/O 端做為 DAW 的 Insert 插件來做額外的硬體設備串接途徑。(更多 Audio Interface 的細節,會在往後的文章第二集提到,這邊就不贅述。)

  因此在這樣狀況下的工作,視覺主導的 DAW 仍舊會是整個混音工作的核心。為了提升整體工作的效率與速度,工作者往往會選搭配額外透過 USB 或網路連接的 Midi controller 或 Control surface,藉此將視覺上的虛擬混音視窗實體化,以方便達到更細緻的音量大小或 Automation 處理。(點我閱讀舊文章:跳動活躍的聲音-Automation

在 Console 與相關 Outboard gear 工作,並使用 DAW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電腦依舊是整個工作站的核心,但在第二個情況下,與上述的方式差別在於聲音工程師在串接整體聲音來龍去脈時,是以混音控台(或硬體設備)為出發點。因此主要考量的,會是 Audio Interface 的轉換功效與 I/O 數量、Outboard gear 自行匹配的需求。

未命名-1-03

  大部份使用此模式的聲音工作者,大多是由 Analog 世代就已經開始了音樂工作,所以習慣所致,加上對於硬體設備的熱愛,還有實際上操作 Console 與使用 Pro Tools 的差異。這類的工作類型主要是會希望著重於沒有視覺化的硬體操作為主,而軟體為輔。以混音來說,這樣的工作方式主要會著重於 Outboard gear 或 Console 硬體設備的染色與特色。

bg_17

圖/House of Music Studio

  當然,越複雜的 Routing,需要考量的越多,在製作上也更複雜,甚至是也需要一個經過縝密設計的 Patch bay 系統來做整體的聲音進出改變與設置。但在現今的 Hybrid Music Production 混合音樂製作過程當中大部分的聲音工程師都會挑選這樣的情況下去進行混音工作。

hybrid_04

圖/複雜的錄音室 Patch bay 系統 

  第一集的內容就是這麼多,更多 Detail 會在之後的文章慢慢慢慢的深入,希望大家喜歡,也歡迎大家多在網路上的新手教學文章探索,其實當中都有很多很棒的資訊的。

  但如果你等不及的話,我在第 566 期的科學月刊有撰寫了一大篇的文章介紹錄音工程的入門,內部也談及到了很多器材需知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時間閱讀,這邊可以看一部份的文章,但如果要閱讀更多可能就是要購買科學月刊的實體雜誌了(但聽說已經完售與絕版...... 如有需求請自行連絡出版社!)

未命名-1

BAL2-02

  <重要公告>

   你喜歡平衡音訊實驗室的繁體中文介紹文章嗎? 現在你可以直接擁有更詳細更具系統化的書輯整理,藉此來表示你對平衡音訊實驗室的支持!(還有讓我活下去的飯票!)「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士昕將帶你深入淺出的瞭解整個混音工程所需要的基礎常識和知識,適用於想學習數位音樂與混音工程,甚至是音效設計的朋友,當然也非常適合用來教課的教材!絕對深而不枯燥!

  混音,在聲音工程中不被世人注意,卻肩負著聲音作品成敗的重責大任。混音師,安於寂寞伴隨,用聲音編織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的魔術師! 

<點我連結博客來購買網址>  

book

延伸閱讀:

[置頂]專屬繁體字的書-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

Music Technology音樂科技是什麼?

一定要知道的 40 個實用與有趣的音樂網站

音樂就是科技!五種未來樂器!

淺談數位混音工程

 


此內容文章為Ted個人的經驗與長時間閱讀相關書籍綜合結果之撰寫,此部落格之用意是在於分享與推廣聲音工程的重要性與宣傳些屬於聲音的基本概念;歡迎來信指教或者幫忙轉貼宣傳與私訊相聊相關資訊以供教學助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士昕Ted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