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屬繁體字的書-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

未命名-2

  過上週的轟炸,大家應該都知道新書的事了,真是抱歉洗了大家的版。為此,我整理了一套比平衡音訊部落格更詳細且極具系統的內容,將還沒進錄音室的抽菸,到休息吃宵夜抽菸,最終混完音交件時抽菸都寫出來了(誤,抽菸有礙健康)

  尤其是訪談冊中,我學到了王俊傑老師(K哥)的實驗、林正忠老師(小林)的細心、鄭皓文老師(鄭拔)的堅持、鍾國泰老師(鍾哥)的沈穩、郭遠洲老師(郭哥)的風趣。真心感謝台灣流行音樂產業這 30 多年來絕對是最重要的混音大師們之一,願意無私分享了這麼多最寶貴的經驗,堆積成為這本附冊的一部分。

  近年來台灣數位影音與流行音樂學系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為此,很開心看到對於影音產業的教育總算有個開端。但之於產業教育,至今仍舊沒有任何「專為」混音工程所撰寫的繁體書籍,這是我認為很重要且急需要的事情,這也是我跳出來寫部落格與出版書的最主要原因。礙於字數雖然還有很多無法寫進去、加上每次回頭檢查時總是會認為哪裡不夠好...... 但這本書就這樣吧!

  生產這本書的過程,我真的受到了太多前輩老師與朋友無條件的幫忙,這真的不是客套話... 即便台灣的環境加上現實使老師們無法親自投入教育這件事,但他們仍舊希望可以為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回饋,老實說這才是完成這套催生音樂書時,讓我學習到最多的一件事。

  我必須說這套書無法把你變成混音大師(因此我並沒有把書命名為:一百分鐘內學會混音、連混音大師都想學的招式、第一次學混音就上手... 等書名)聲音的世界除了知識,還需要天賦與經驗,再加上很多的錢!但是,如果你平常就喜歡閱讀平衡音訊實驗室的文章,這本書裡絕對有很多是混音工程上需要瞭解的滿滿知識,而且你一定會喜歡且保證好看。

  喔對了,這本書除了上敘的五位台灣大人物們的寶貴經驗,我還幸運的訪談了製作過 Aerosmith、Korn 與 The Fray 等樂團,曾入圍葛萊美獎的英籍製作人混音師 Warren Huart!

  原稿整整超過 17 萬字完全純介紹混音工程的兩本全彩實體書+一張我親自整理的中英 Frequency Chart 頻率對應表海報。這除了可以幫我繼續生活下去的現實因素之外,我由衷的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台灣的聲音工程教育有個開端,並且開心我能為其奉獻上一點小小的力氣,如果一直以來你也喜歡平衡音訊部落格裡的文字,請以購買代替複印。

  幫我轉貼與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協助我實現教育的推廣好嗎?這對我而言就是最棒的支持了!

                            游士昕 Ted Yu
                               22/07/2016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goo.gl/IY97pR

全華網路圖書:https://goo.gl/OjVtZO

三民網路書店:http://goo.gl/BuUcbz

誠品網路書店:http://goo.gl/tUiFrV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goo.gl/bx2A0y

現今確認實體通路:ERA Music 艾爾樂器連鎖、MidiMall 米地摩爾、搖滾玩家、爵士樂器
 
 
 
photo 396490_351947391481925_74487613_n 999837_612542348780163_562142293_n 12143235_936202286454143_708412637508661847_n  
 
(如果你有批量或 10 本以上團購需求的朋友請麻煩私訊,在價位上我可以幫些不錯的小忙。)
包括港澳與香港地區,誠品、墊腳石、敦煌、諾貝爾等實體書店的新書進貨時間為每個月月初與月中,本書將會於八月初上架,詳細實體書店銷售通路請見:http://goo.gl/EDw2sI
(些許通路會隨著距離與聯絡造成上架時間的差異,敬請原諒。)

混音工程BOOK1-(白推桿)    

臺灣第一本專業混音工程書
不得其門而入、辛苦鑽研的你將如獲至寶
就讓本書帶領你,盡情探索混音世界的迷人之處

  混音,
  在聲音工程中不被世人注意,卻肩負著聲音作品成敗的重責大任。

  混音師,
  安於寂寞伴隨,用聲音編織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的魔術師。

  隨著音樂科技的蓬勃發展,音樂製作的專業領域不再那般遙不可及,但有些事情並不會隨著科技進步而被遺忘,反而更需要深入研究,才可能看得透澈、精益求精。

  混音工程,是在摸索、研究那一千個小細節,而不是表面看到的幾項大重點。
  混音師在音樂製作中,則扮演著決定作品整體走向的重要角色。

  .名人推薦

  .資深 DJ 與金曲獎評審:袁永興
  .知名製作人:五月天瑪莎
  .電影配樂混音大師:楊敏奇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林鴻君

混音工程BOOK2

  .受訪臺灣混音大人物
  如果說唱片是最好的音樂老師,那大師們的經驗就是最好的音樂教科書。本書為了在理論面結合實務面,特別專訪了臺灣流行音樂產業30年來功不可沒、獲獎無數的五位大人物,特別記載了大師們的愛用混音秘密武器與技法:
  .王俊傑老師(K哥)
  .林正忠老師(小林)
  .鄭皓文老師(鄭拔)
  .鍾國泰老師(鍾哥)
  .郭遠洲老師(郭哥)

  .特別收錄
  .曾獲葛萊美獎製作人獎提名大師Warren Huart專訪

未命名-2

  .混音人必備 Frequency Chart 頻率與樂器對應表海報

Frequency Chart頻率表2


.Recommended推薦序
  從事廣播工作二十多年,聲音一直是我生活中最親密也最敏銳的靈魂伴侶。
 

  記錄聲音,尋找完美的音色,無論是環境、人聲、音樂上的需要,或是為了音效、混音、聲音編輯等工作,從一個三維的世界去熟悉這抽象的符徵,乃至到了 gravitational wave 的聲音終於在 2016 年初來到,這一路來有太多探索,時而進入未知之境卻興奮溢於言表、時而走向下一個寬厚領域而感到茫然思索。
 

  直到這本書的問世。
 

  每個世代都有新場域隨著新知識伴隨而至,隨之開啟我們一度困惑的腦際、擁抱它們並迎接下一個更大的可能到來。知識與資訊視覺化處理的進展漸漸軟化過去艱深的文字,使一般人得以更加簡潔直白地瞭解更多聲音的學問,這本書有好奇者可以一窺究竟的功夫,有初學者可以漸進上手的專業,更有入門者可以廣博發散的內涵。
  所有聲音工作者都應該感到開心有這樣一本著作,證明聲音的重量不但可積累,而且更能讓人敬重。
袁永興
2016 年 2 月 16 日
Introduction引言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聲音相處的機會,絕對不亞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次數,無論是便利商店的廣播、騎樓店家的音樂、電玩電影的配樂、電視節目的流行音樂等族繁不及備載。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幾乎都有聲音滲透在裡面。聲音沒有形狀,但它有著紮實且極具影響的感染力,並以溫和的姿態侵略著我們存在的世界。
 
  What you hear is what you get
 
  在現實中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們,常會隨時檢查傳送出去的訊息對方是否回應,但卻極少人會真的在意耳朵所聆聽的內容本質以及它的產生過程。音樂中蘊藏的,不僅是歌詞與旋律,當深入去感受,你所聆聽的是聲音工程師耗盡心血重新詮釋的聲音圖像、是整個音樂工作團隊費時耗日完成的美妙作品、更是整個時代孕育出來的藝術結晶。舉例而言,人們會關心美食製成的過程與品質,卻極少人瞭解整個音樂創作的流程細節,舉凡詞曲創作、Demo 製作、樂器錄音、人聲錄音、Rough mix、混音工作、母帶與後期製作、壓片。然而,在整個聲音工程中,有個階段著實影響音樂作品的表情與呈現,它可以說是整個聲音工程的關鍵-混音工程。

  聆聽混音就好比在觀看時代的演進。70年代美國濃濃復古味的搖滾樂混音與現今社會流行的韓式電子舞曲混音,是由完全不同的處理過程與方式來呈現,再者,同樣一首曲子,不同的聲音工程師處理出來的音樂絕對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動人的音樂之所以能夠代代流傳,除了詞與曲本身的韻味之外,混音工程絕對是整首曲子最大的推手。

  為何我最愛的家鄉,聲音工程的資訊取得卻是如此封閉與受限?

  隨著產業型態的轉型,數位影音科系在大專院校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新興科系所面對的難題,不僅是學界與業界的銜接、傳統教育型態該如何做出突破與妥協,還有專業技術系統化的整理與概念的傳承,都是重要且急需的。

  這並不是一本看完就會變成混音大師的書,但裡面有很多基礎與聲音的知識,絕對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我由衷希望這不只是臺灣第一本混音工程與聲音製作的書,而是可以讓更多音樂人充滿熱情與熱血,更願意投入聲音的領域,也可以讓更多影音工作者能夠更瞭解聲音,更加尊重聲音。
游士昕

目錄

Recommended 推薦序
Credits and thanks 致謝
Introduction 引言
Part 1 聽見混音
Chapter 1 Mixing Engineering 混音工程
1.1 The Processing of Mixing 流程與關卡
1.2 Basis of Sound 聲學原理
1.3 Targets 混音的目標
1.4 Preparations 混音作業前須知
1.5 Analysis 分析能力
Chapter 2 Monitoring 監聽系統
2.1 Basic Monitors Setup 基礎監聽喇叭設置
2.2 Spacelization 空間環境
2.3 Monitors Position 監聽系統的擺放
2.4 Headphone vs Monitors 耳機與喇叭
Part 2 進入混音
Chapter 3 Balance 平衡
3.1 Audio Metering 音量儀表
3.2 Sound Pressure Level 聲音壓力位準
3.3 Sound Image 聲音圖像
Chapter 4 Equalization 均衡
4.1 Equalizer (EQ) 均衡器
4.2 Audio Frequency Bands 聲音頻段
4.3 Equalizer Common Control 均衡器的基本控制
4.4 Types of Equalizer 均衡器的種類
4.5 Equalizer Strategies 均衡器的應用
Chapter 5 Dynamic 動態
5.1 Dynamic Range 動態範圍
5.2 Compressor 壓縮器
5.3 Limiter 限幅器
5.4 Expander and Noise Gate 擴展器與噪音閘門
5.5 Dynamic Strategies 動態控制的應用
Part 3 深入混音
Chapter 6 Reverberation 殘響
6.1 Reverb 殘響
6.2 Reverb Parameters 殘響參數
6.3 Types of Reverb 殘響的種類
6.4 Reverb Strategies 殘響的應用
Chapter 7 Delay 延遲
7.1 Delay 延遲
7.2 Delay Parameters 延遲參數
7.3 Delay Calculation 延遲的計算
7.4 Types of Delay 延遲的種類
7.5 Delay Strategies 延遲的應用
Chapter 8 Effects 效果
8.1 Wet effects 溼式效果
8.2 Dry Effects 乾式效果
Chapter 9 Automation 自動化控制
9.1 Automation 自動化控制
9.2 Automation Setting 自動化控制參數
9.3 Types of Automation 自動化控制的種類
9.4 Automation Strategies 自動化控制的應用
Chapter 10 Mixing Techniques 混音技巧
10.1 Using Inserts, Send/Return and AudioSuite 效果器的使用方式與差異
10.2 EQ Before Compressor or Compressor Before EQ? 均衡器與壓縮器的順序與搭配
10.3 Using Delay and Reverb 延遲與殘響器的應用與關聯
10.4 Listening in Mono 單聲道聆聽
10.5 Make the Sound Wider 讓聲音聽起來更立體
10.6 The Art of Mixing 混音的藝術
Part 4 混音結束
Chapter 11 Finishing the Mix 混音結束
11.1 Prepare for Mastering 母帶後期製作前置作業
11.2 Mastering 母帶後期製作
Part 5 混音藝術
Chapter 12 Loudness War 音量戰爭
12.1 The Background of Loudness War 何謂音量戰爭
12.2 The Speculation of Loudness War 音量戰爭的影響
12.3 The End of Loudness War 結束音量戰爭
未命名-1 (2)  
  
我一直都是非常樂意聽取任何讀者的心得,無論是內容、規劃、排版、設計等任何 Feedback!這些都會成為之後二刷三刷改版或者是如果會有下一本書時非常重要的參考關鍵!因此於 2016 / 08 / 13 的 13:00 在離線咖啡(台北市八德路一段一號紅磚區西 7-1)這是出版社幫我於台北離線咖啡廳所舉辦的公開活動,當天為免費入場,飲料折扣方式,平衡音訊實驗室將會在那邊與大家閒聊交流交朋友!(礙於作者本人字實在太醜,為了不讓你的書貶值,我不想把這個稱之為什麼簽書會... )當天的活動是免費入場的,這不是講座,也不是什麼課程,歡迎對音樂有興趣的朋友來同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游士昕Ted Yu 的頭像
    游士昕Ted Yu

    Balanced Audio Lab 平衡音訊實驗室

    游士昕Ted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