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爵士鼓混音(一)

Street_Drummer_by_IslanderInTheSun  

圖文/游士昕Ted Yu

  其實透過於文字討論混音,的確是一件比較難傳遞想法的行為。

  因為每一次錄音狀況的不同、每個人對於聲音的主觀、混音平台的不同、不同效果器處理的結果、空間房間與監聽之間的關係… 諸如此類的原因都可能造成這類相關文章的對與錯與爭議筆戰開始,這些問題探討的結果總是位於一念之間。

   但是文章還是要寫。

  因為這類的技術在台灣實在太不流通,而產生的連帶效應太過可怕:聲音普遍不受重視、技術層面的學習太過缺乏、資訊接收的方式太過於狹隘、聲音領域的推廣會受限制等問題,解決這類問題的原因需要被拋磚引玉大家一起響應,需要被開始推廣,這才是 Balanced Audio Lab 平衡音訊實驗室 跳出來寫烙烙長的文章的主因,士昕真的很希望聲音在台灣能夠讓更多人喜歡,讓更多人更尊重聲音,真的很希望能夠幫的上一份小小力量的忙。

  即便聲音工程是很「藝術」的一門學問,難以使用文字敘述,絕大部份又都需要用「耳朵」聽而無法解釋。但是把這些原因納入討論的同時,聲音工程也稱之為工程的原因就在於,其實除了主觀的層面之外還是建築在一般最基本最基礎的理論與技巧操作。而透過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再加上個人的特色與發揮,才又延伸出另外千變萬化的各式各樣的混音風格與延伸。

 

現今數位化時代這麼方便的狀況下,為何還要選擇錄製麻煩又費功夫又昂貴的爵士鼓?

  在現在的年代,很多基本爵士鼓鼓組的 MIDI 音源都擁有非常棒的取樣音色(舉例來說,BFD3, Studio drummer, EZdrummer2… 等這些都是士昕平常編曲非常愛用的幾套。)快速方便又擁有高品質的鼓音色,絕對是所有音樂編曲人的最愛!現今這些音源所內建的 MIXER 都可以將每一顆鼓下去做各自的細項調整,但是通常來說內建預設設置就都已經把整套鼓的擺位設置好了,並不需要私下去做太大的變動,而且再加上並不是每首曲子都會有預算或者是機會使用到真實的爵士鼓收音與混音(即便是一線的編曲師,也不一定有機會每首曲子都錄製真實爵士鼓。)

BFD3DetailedGrooveBrowserFullNew2  

圖/BFD3, from Google

studio_drummer  

圖/Studio drummer, from Google

EZdrummer2_arranger  

圖/EZdrummer 2, from Google

  因此爵士鼓套鼓的混音與處理概念,是長期使用 MIDI 音色取樣比較不會接觸到的區塊。再者,一個好的鼓手加真實的爵士鼓錄音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氛圍是 MIDI 非常難辦到的!而且對士昕而言還有一個最爽的地方,每一次為了錄鼓組時,與鼓手一起親自一邊聊著一邊一顆一顆架鼓與 Setting 那種做音樂的快樂,絕對比自己一個面對冷冰冰的電腦製作MIDI音色取樣所無法比擬的!

   「這才叫做玩音樂阿!」

  一般來說,在一個流行或者是搖滾的音樂裡,鼓和 Bass 負責的是整首曲子的主幹,也幾乎都會是混音師在處理整個案子時第一個下手點的開始。但是如果你找了五位混音師齊聚一堂並問它們如何處理爵士鼓,你大概可以聽到五種不一樣的處理程序…... 有些人在意的是整套鼓所傳遞出來的氛圍、有些人在意的是大鼓與小鼓的 Punch有些喜歡將鼓拆的很開打開整個聲音的音場有些喜歡崇尚自然感受的爵士鼓演奏...等。不管哪一個混音師你認識,哪一種混音方式你喜歡,那都沒有一定的規則與方式來處理爵士鼓混音的。

   而在處理爵士鼓混音的狀況之下,每個混音師的習慣都不一樣,有的混音師會先將聲音素材過 Gate 以得到一個乾淨的聲音先、有些混音師會先讓聲音進 Compressor 增加鼓的 Punch 先、有些混音師會喜歡馬上做 Side chain 先、有些會先開 EQ 刪減不小心錄製進來必要的頻率先…... 等,這都不是一定的答案!爵士鼓的混音,絕對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講完的,因此士昕打算將它分成好幾篇(與未來的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之後再陸續慢慢的寫完…(揮汗))(以我的習慣方式 lol)而當然!錄音混音從來就沒有一個制式化的公式與玩法,以下非一定也非必要,各位讀者可參考搭配配製。

 

淺談爵士鼓錄音

  當然,之後會有專門撰寫錄音的文章,但是在開始聽混音示範前,還是想先淺提一點爵士鼓錄音。

  一般來說,最基本的對於 POP 流行歌的爵士鼓錄音會使用非常靠近的麥克風收各個每一顆鼓,然後使用一對 Overhead 來收整體鼓的氛圍和一些銅鈸的聲音,通常也會另外獨立出來收 Hi-Hat,然後就是使用 Room 麥克風來收鼓室的現場感。通常在錄音完成之後會有一個 Editing 編輯的動作,將錄來的訊號檢查是否需要調整某個音塊素材的音量大小、是否需要將整體執行 Elastic audio 或 Beat detective 等動作來校正拍子等編輯剪輯動作,將來會寫錄音的文章時再順便介紹更多 Editing 的細節。

小技巧一:如果要將整組鼓的音色加上特效,像是在 Room mic 加上 Reverb 也是一個不錯且常見的混音做法。

小技巧二:多收幾支 Room mic 也是一個蠻能夠打開整組爵士鼓音場的方式。(Ex. 收鼓房的地板、靠近鼓組的 Room mic、遠離鼓組的 Room mix、貼近鼓房牆壁的聲音...等。)

   在錄製爵士鼓樂器時,串音是一個總是會發生的事情,因此適時的使用 Gate 是一個不錯的方式與很好的開始(不管是在錄音時過 Gate 硬體,或者是錄製完成要混音開始時使用 Gate 過濾都可以。只不過使用 Gate 的特性就是會把不必要的頻率砍掉,不當的使用會把一顆鼓的自然氛圍聲音也跟著咖掉…)

 

整套爵士鼓收音Overhead是最重要且最需要費時間去嘗試的一件事!

   我個人認為,要聽一個好的鼓組的錄音成敗與否,第一件事情我就是會只 Solo 聽 Overhead!Overhead 負責了整組鼓的銅鈸聲效而且給予整套鼓當中每一顆鼓的更加分詮釋,幫完整的將整套鼓清晰的黏在一起!(除非為了強調某個銅鈸,才另外架設銅鈸麥克風!)一個漂亮的 Overhead 對於爵士鼓混音的幫助是無法想像的厲害!所以在收爵士鼓時,我都甘願多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調整好 Overhead 收到的聲音,這無疑是爵士鼓錄音的關鍵!

附註一:串音所指的意思就是當一支麥克風所需要收到的軌道聲音,卻不小心收到了其它樂器的聲音。
串音絕對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以爵士鼓來說,每一顆單顆鼓的麥克風當然是收到的音越乾淨越好,才不會造成在後製混音處理時,頻率處理的難度;但是在古典樂器的龐大管弦樂樂團錄音時,這也是古典樂器錄音的最美麗之處,彼此樂器之間的呼吸與情緒交流。因此「串音」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只有錄音師在面對不一樣的樂器與場合收音時的目的與想法。

附註二:Overhead 的架設方式,一般在錄製流行或者搖滾樂時,最常使用的一般 Stereo overhead 收音法,而像是在製作Jazz、鄉村或是其它種曲風時,也可以使用更多不同的 Overhead 收音方式來填補更多聲音的細節與動態,像是單支Overhead 收音法、三支 Overhead 收音法,而另外也有較特殊的收音法,像是 Glyn John 的 90 度 Overhead 收音法等,不同的 Overhead 收音方式所得到的聲音差異實在太大了!之後再介紹幾種好用的 Overhead 收音法!

 

爵士鼓混音 

  我會主要將爵士鼓混音拆成幾個步驟,而往後的爵士鼓混音文章也會依照這方式來將它寫完。(烙烙長的文章終於寫到爵士鼓混音了!哈哈哈!)

第一階段:粗略處理 Rough drum mixing

Panning 擺位處理(位置 )

Levels 音量平衡(Balance)

Editing 編輯(拍子校正、加強某顆鼓點)

第二階段:效果發揮 Effective drum mixing

Overhead 聲音處理(銅鈸們的延音是否漂亮,整體爵士鼓的氛圍是否需要特殊處理。)

Kick 聲音處理(是否製作 Side chain、Punch 處理...等。)

Snare 聲音處理(正面與反面的聲音處理、鼓皮音效調整... 等。)

Toms 聲音處理

第三階段:完整執行 Master drum mixing

Ambience 增加鼓組氛圍(Master reverb, Room mic mixing… 等。)

Mastering 整體音量調整與控制

 

讓我們先來 Focus 在第一階段:打開曲子的寬廣度!讓聽覺享受就像被音樂所深深包圍著!

什麼是 Drums panning

   一首曲子的音場寬廣度,有很多原因能夠幫助達到這個目標,不管是擺位音場的擺置與調整、效果器的使用… 等。但是從一首曲子的最基礎 - Panning 擺位 做起,更可以幫助在處理其它樂器的音場控制與讓出空間給其它樂器使用。

   爵士鼓的 Panning 很有趣,以現實中來說小鼓與 Hi-Hat 幾乎是在同一個方向位置的,但是在混音當中我們通常將大鼓與小鼓會放在正中間,然後為了要將整個音場打開的調整處理方式,會將 Hi-Hat 稍微的擺一邊,一樣的,我們也會在 Tom1, 2 和 Tom3 以一樣的方式處理,增加整組鼓的寬度。

 

Figure_2_Typical_Drum_Panning   

圖/爵士鼓拆解, From Google

 

Panning 擺位視角?

  曾經遇到有人問我:「在鼓的混音當中,是該以鼓手的位置下去擺放樂器?還是該以舞台下觀眾看的角度位置?」這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問題,老實說,我的習慣是會 以觀眾的視角 下去做爵士鼓的位置排放,但市面上包括外國有太多太多太多的 CD 你可以明顯聽到 Hi-hat 的聲音被放置在左側,也就是 以鼓手的視角 下去排放。為此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 100% 正確的答案。我記得兩年前士昕還曾經特別親口問了外國的混音師這個問題,他回答我:我也不知道哪個是標準答案,但是如果是我,我會依照 Overhead 所聽到的方向去做 Pan point.

  因此士昕要在這邊給這個問題,很認真很嚴謹很嚴肅帶點幽默詼諧又輕鬆不失莊重的態度回答到底該怎麼擺放爵士鼓。

  混音本來就是創意的表現,請依照你腦中的想法來決定,你是想要這套鼓在音樂當中聽起來就像一套真正的鼓組呢?還是你想要將它很誇張化的讓它也幫助打開音場呢?在不可能的任務當中 IMF 情報組織總是會對湯姆克魯斯說:Your mission, your call.(你的任務,你決定!)不管你是打算用觀眾的視角來擺鼓組,還是你想要以鼓手本身的視角來放鼓組,都沒關係,Your mixing, your call! 你是混音師,你決定!(但重點是,當你以爵士鼓為中心了以後,若非有特殊需求與安排,否則其它樂器也請都以爵士鼓為中心下去做延伸!)

Your mission, your call / Your mixing, your call!

   在執行 Panning 處理時還必須考慮到一個重要因素:「頻率拆解」

  每個樂器都有屬於它自己的頻率與位置,爵士鼓也不例外。因此在執行整個混音專案時,先從爵士鼓將整個聲音頻率的位置固定好,會對於之後其它樂器 Panning 處理非常快速又方便。

 

Panning drums, position!-02  

 

 

在爵士鼓Panning的處理上最常遇見的三種情況:

1. 完全模擬一套就像舞台上正在打鼓的鼓的擺放方法。

2. 使用三分法讓爵士鼓的擺放位置與方法下去做延伸。

3. 超級無限廣的擺放方式:LCR Panning

 

這邊先列上這個示範帶的鼓組與麥克風清單以供參考:

錄音、混音/游士昕Ted Yu

取樣品質/24bit, 48kHz

鼓手/鍾曜年 小J

D.A.P. Studio

(本篇文章的聲音示範,士昕是在錄音的當下就調整好數值過了 dbx 的硬體 Gate,直接錄製處理完聲音訊號。這樣的缺點是在 Setting 時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且錄製起來的音波就是處理過後的了,但這個是我個人的習慣,僅供參考。)

Tracks

Microphones

Size

Kick

AKG - D112

22”

Sub-kick

 

Snare-Top

Shure - SM57

14”

Snare-Underneath

Shure - SM57

Tom1

Sennheiser - MD421

10”

Tom2

Sennheiser - MD421

12”

Tom3

Sennheiser - MD421

16”

Overhead - L

AKG - 414

 

Overhead - R

AKG - 414

 

DSC_5213  

圖/D.A.P. Studio, 當時收音的鼓組 Setting

我的小騷包鼓手說,一定要放他的照片,因此在這邊穿插一張他的照片~小J可是士昕最信任且最有默契的鼓手,每次士昕需要錄音或者編鼓的時候總是會拜託他幫忙與教導呢!

DSC_8440  

 

   當時這首曲子在鼓組的設計錄音上,士昕並沒有特別架立收 Hi-Hat 和 Room 的麥克風,因為我是想要使用 Overhead 的 LR 來處理這部份的聲音,當時在開始進行這首曲子的錄音製作時,我就知道這首曲子的軌道數極多,編曲與配器極為豐富,所以我想節省一點後部製作,才會決定不收 Hi-Hat 與 Room mics。

先讓我們來聽聽剛錄製完成時,什麼都還沒處理的最原先音檔。

(以下試聽檔,建議使用較好的監聽喇叭或者是耳機來聆聽,聲音效果會更佳突出的。)

  

 

讓我們聽聽剛錄完音什麼都沒調整的,單純 Overhead 的聲音。

  

 

模擬一套就像正在打鼓的爵士鼓

  其實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模擬一套就像舞台上正在打鼓的鼓的擺放方法,就是完全模擬爵士鼓演奏時的樣子,不會依照歌曲寬度的考量,也不會想藉由 Panning 的方式來打開歌曲的深度。在早其70, 80 年代的歌曲都可以蠻明顯聽到此類風格的爵士鼓混音。

  大鼓Kick一般而言一定會放在正中間 0 的位置,因為通常整套爵士鼓都會被放置在一個舞台的中央,然後大鼓是整個爵士鼓的中心位置。而且還有一個心理學原因,想像一下如果一個聲音系統沒有平衡,當你帶著耳機的時候,你的左耳有一個特定低音或者是大鼓的聲音持續發出,會造成人的聽覺影響身理,容易往某個方向傾倒,也容易感到心理不舒服與聽覺麻痺和疲勞。(這是兩年前士昕花了很長時間拜讀了一本非常厚重又繁雜的音樂心理情緒影響書籍 Music and Emotion 裡面章節提到的。)

9780199230143  

圖/Handbook of Music and Emotion不過這本太過於理論、緒論、音樂心理學探討,又是全英文的書籍,若非非常有興趣鑽研音樂與心理之間的連結,不建議閱讀。

  小鼓 Snare 會擺放於大鼓的右側一些些,這代表小鼓與大鼓有非常些微的位置差異但卻又不會分的太遠,就像是真實爵士鼓的擺放上並沒有太大的位置差別。但是最常見到的做法是也會直接將 Snare 放置在正中間 0 與大鼓相同的位置。這沒有什麼對與錯,但若是考慮到除了鼓組以外的 Panning,將小鼓擺於大鼓右側一些些還會有一個好處,因為小鼓音色算是較中高頻的樂器,與人聲和吉他頻率接近,會更方便處理彼此之間的音訊。

 

drums-02 

圖/將Drums panning 時鐘化 

  

對士昕而言,一般流行或樂團搖滾曲子而言,我真的很喜歡使用三分法。

pan-02-02

圖/Drums panning

  以 Kick 和 Snare 為中心(有時候會故意將 Snare pan 個 10 拆一點點頻率空間開)將 Tom1 放在正 33 (因為 Pro Tools 的 Pan knob 總值為 100,其它 DAW 請自行運用數學下去做拆解。)將 Hi-Hat 放在 66 Tom2 放在負 33 、 Tom3 放在負 66,而當然Overhead L, R 就是各自極左極右,讓來聽聽看將爵士鼓照著三分法的方式排列完之後的音檔。

 

 

LCR Panning 

在 LCR Panning 是近十年多來非常火紅的一種混音擺放方式。

什麼叫做 LCR Panning 呢?最直白的說,在鼓的擺放只有三種選擇:極左(L)、中央(C)、極右(R)。

 

 

  為什麼會有這個做法的出現呢?這必須追朔到大家瘋狂的想要將 Stereo 音場打開的混音專案來說,為了當你在製作一個非常大的專案時,有非常多的合聲與 Keyboards 或吉他等其它樂器,LCR Panning 的處理爵士鼓方式可以將音場空間空出位置讓出來給其它的部份,也可以相對的造成整首曲子的寬廣度完全提升。

但好不好呢?見仁見智囉!

 

這邊我就想順便提一個只要是在接觸聲音工程的人,沒人不認識的大師 Dave Pensado,他曾經說過一句話:

“I think that there are three sacred territories in a mix that if you put something there, you’ve got to have an incredibly good reason. That's extreme left, center, and extreme right.”

「我想,在混音的世界裡,如果你把東西放在三個神聖的領域,極左,極右,中央,你最好有一個完美的理由。」

(士昕不負責任翻譯)

Dave_Pensado_PP   

圖/Dave Pensado, from Google.

 

  士昕在寫這篇文章時,完全沒有使用「哪一種 Panning 出來的聲音才是最棒的。」這種字眼在形容每一種不同的混音處理,因為再一次強調:混音是一門藝術,而藝術從來都沒有一個一定怎麼做就可以有好聲音的方式與公式。這次這樣處理的聲音很棒,有可能在下一次應用在別的聲音處理時你就會覺得這聲音根本就是屎,這種情況的發生是非常常有的事!

  回到本篇的主題,錄製真實的爵士鼓,然後進行混音的爽度,絕對是使用 Drums sample 排列與敲打 MIDI 音色取樣完全不能夠比擬的狀態!因為每一次的錄音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管是爵士鼓錄音或者混音,都絕對是一個大工程,這篇文章先淺帶出錄完了整組鼓組後的第一二件重要的事與該注意的項目,之後會漸漸努力將後面文章擠出來~

  但是我想強調一件事,混音的重點是一句話:今天一個厲害的混音,不是在於單一軌或者單一個樂器聽起來有多厲害,即便單軌的聲音聽起來是薄弱不堪,但是只要在整首曲子的平衡完整度上來說,能夠達到平衡且好聽,那就是一首好的混音。 

  一樣的,要是你喜歡 Balanced Audio Lab 平衡音訊實驗室 的文章,歡迎在臉書分享點讚與留言給我喔!這些都是讓我繼續寫文章得動力和支持呢!(也歡迎留言指教,大家教學相長。)台灣對於這些錄音工程的資訊取得較不是那樣的方便與流通,這也連帶的造成了台灣影音之間的不平衡與聲音總是較不被受尊重。士昕真的很希望能夠透過於這個平台,能夠讓台灣的大家更喜歡聲音,更尊重聲音,更瞭解聲音!

 

  而這點的達成,絕對需要有看文章,喜歡文章的你的幫忙喔!(謝謝大家,鞠躬下台。)

 

 <重要公告>

  你喜歡平衡音訊實驗室的繁體中文介紹文章嗎?

  現在你可以直接擁有更詳細更具系統化的書輯整理,藉此來表示你對平衡音訊實驗室的支持!「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7/22~7/28博客來預夠,7/29正式出版上架! 

  混音,在聲音工程中不被世人注意,卻肩負著聲音作品成敗的重責大任。混音師,安於寂寞伴隨,用聲音編織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的魔術師!

<點我連結博客來購買網址> 

book

 

延伸閱讀:

十個幫助你開始混音前的密技! 

Dynamic control,瞭解你對於音訊在幹麻,是一個得到好聲音的鑰匙。 

幫聲音加上更多的個性與顏色,一次搞懂EQ的世界! 

淺談數位混音工程 

打開空間環境的聲音魔術師:Reverb 

 

 

 

 

 

 

此內容文章為Ted個人的經驗與長時間閱讀相關書籍綜合結果之撰寫,此部落格之用意是在於分享與推廣聲音工程的重要性與宣傳些屬於聲音的基本概念;歡迎來信指教或者幫忙轉貼宣傳與私訊相聊相關資訊以供教學助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士昕Ted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