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寫了那篇描述台灣音樂教育的文章後(台灣的音樂教育能夠改變嗎?是否該想些辦法改變? ),這類的問題如雪片般的飛來,因此想要透過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我對於音樂工程學校的兩面想法。但這類的想法本身就沒有正確的答案,因此歡迎大家討論。

 

  首先,第一面是在專案知識上的討論,我認為音樂產業的學校的定義,其實只是給當下沒有資源的人,一個最低成本的學習環境。如果你家能夠輔助你開一間錄音室,或者是你本身有著天才般地音樂工程天賦,其實你不用來學校學混音和音樂工程,直接在家裡開的錄音室或音樂教室工作就好了,這樣的成效我認為也不比上了那麼久的音樂工程課程差。(指的是大專院校課程)

 

  談論缺點,其實我認為現在學校制度裡的音樂工程教育其實並不是在教學,只是在提供資訊,而且還只能提供可被檢測的資訊。而現階段只要五分鐘就可以Google到的東西,沒有經過實際實驗與深入思考,老實說在實戰根本很難發揮用處。

 

  再者,在藝術的範圍內(先不牽扯到任何臭銅味兒),任何思考與情緒,甚至任何時間空間地點的各種改變都會影響創作的改變,你可以依照當下的氛圍與它人的反饋做修正。但在學校你的回饋就只有成績,而且受限於考試與框架,更不同於商科或工科,藝術科系更是難於以分數評斷你的好壞,更不能因此透過成積瞭解你在音樂工程上的優勢。

 

  在音樂產業有一個重點,是國內外大專院校在教育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去適應的,也就是:「在音樂工程的領域,你的作品是否能被他人接受,代表了一切。」

 

  但以第二面在人生領域與個人成長上來討論,我也沒有要完全否定學校教育。無論國內外的學校說穿了,就是讓一個沒資源的人,可以用最低成本接觸到他原本沒機會接觸的知識,進而讓社會階層有機會改變。(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社會學的階級複製理論,正是在談論此事。)去念聲音工程學校當然有它的好處,但前提是你一定要知道你所選擇的學校限制在哪裡。

 

  這些學校能夠給你的好處,我反倒認為是一個「機會」。把音樂做好,這是目標,但透過人把音樂做好,透過音樂把人交好,這是手段。在音樂產業的環節裡,透過手段及目標與長時間的積累所帶出的雪球效應,是其它事項無法比擬的!在學校這樣的環境裡去瞭解到同樣一件事情別人的做法與看法,與對於機器也好,對於音樂也好的做法,並透過於此過程來把人邁培養好,這過程當中所遇見的機會。反倒是會比閉門造車還來的更快速更有效率。

 

  如果你已有實務經驗,課本裡的教材絕對是幫助你更快速積累你能力的方式,但同樣的教材你也可以在家自己看(我下次會寫一篇錄音工程推薦書籍文章),許多學校像Berklee也提供了online course,都是不錯的選擇。

 

  總結來說,最有效率的學習還是從實務做中學,從學習的環境中去掌握能得到的最實際回饋,這才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

 

BAL2-02

  <重要公告>

   你喜歡平衡音訊實驗室的繁體中文介紹文章嗎? 現在你可以直接擁有更詳細更具系統化的書輯整理,藉此來表示你對平衡音訊實驗室的支持!(還有讓我活下去的飯票!)「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 The Audio Mixing and Production」士昕將帶你深入淺出的瞭解整個混音工程所需要的基礎常識和知識,適用於想學習數位音樂與混音工程,甚至是音效設計的朋友,當然也非常適合用來教課的教材!絕對深而不枯燥!

  混音,在聲音工程中不被世人注意,卻肩負著聲音作品成敗的重責大任。混音師,安於寂寞伴隨,用聲音編織著一段又一段動人故事的魔術師! 

<點我連結博客來購買網址>  

book

延伸閱讀:

台灣的音樂教育能夠改變嗎?是否該想些辦法改變? 

音樂與科技的震盪,音樂科技革命尚未成功! 

如果這是大眾對於音樂的現實看法與未來,身為音樂人該如何面對處置? 

淺談配樂製作流程 

配樂聲效製作之學生動畫製片常見的15個問題 


此內容文章為Ted個人的經驗與長時間閱讀相關書籍綜合結果之撰寫,此部落格之用意是在於分享與推廣聲音工程的重要性與宣傳些屬於聲音的基本概念;歡迎來信指教或者幫忙轉貼宣傳與私訊相聊相關資訊以供教學助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游士昕Ted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